当前位置:首页 >
=== 鄂州市区高清地图 ===
=== 鄂州市资讯概况 ===
经济发展:【概况】,鄂州是长江中游南岸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是鄂东“冶金走廊”、“服装走廊”、“建材走廊”的重要支撑,形成了以冶金、服装、建材、医药、化工、机械、电子、轻工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鄂东的商品集散中心。
【基础设施】:通讯:15万门程控电话与国际国内联网,图文传真、移动电话等现代通讯设施齐备,特快传递及一些高速优质的邮政服务一应俱全。供电:鄂州地处华中电网中部,电力供应充足,市区现有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各2座。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的鄂州电厂第一期工程60万千瓦已建成发电。供水:市区建有自来水厂两座,日供水40万吨。其它:鄂州市是全省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市区内各类银行和证券机构齐全,拥有6座公园、游园,8个大中型购物商场,30多家宾馆,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4家。
【开放】,鄂州投资环境优越。198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鄂州为乙类对外开放城市。1988年,湖北省为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在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批准鄂州为全省的“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鄂州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国家确定的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口岸,是湖北省唯一的“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二十佳开发区之一,湖北省红莲湖旅游度假区、鄂州经济开发区、花湖民营开发区已具有一定规模。近300多个中外合资项目已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里建立了经济技术文化关系。1990年,省政府又把“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放在鄂州市葛店镇。因此,鄂州实际上成为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对外开放几年来,鄂州紧紧抓住“两区”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扩大开放引进,先后同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经济、技术、贸易和文化交流联系,与美国俄亥俄州玛瑞塔市和日本三条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大批外商和港澳台商纷纷来鄂州投资,“三资”企业逐年增加,外向型经济比重也日趋增大。
【资源】,鄂州矿藏资源丰富,发展冶金、机械、建材等产业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从已探明的地质资料看,计有铁、铜、钴、金、银等金属矿数十种和沸石、膨润土、珍珠岩石等非金属矿30余种,其中尤以铁、铅矿藏储量大、品质好。早在3000多年前,鄂州先民就大规模地开发地下矿藏,并发展了冶炼事业,史称“冶石为器,千炉齐设”。三国时期,鄂州的金属采炼、瓷器制造、铜镜加工和造船业就相当发达,是长江中游著名的矿冶古城和手工业中心,又是“古铜镜之乡”。闻名于世的“铜绿山矿冶遗址”实际上就是鄂州先民的杰作。宋乾德5年(公元967年)割武昌三乡置大冶县,将今黄石、大冶一带都划了出去,矿产资源亦随之划去不少,但在这方面仍有优势。鄂州的麦饭石在中国储量第一。
【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从鄂州的资源优势出发,对鄂州进行了重点投资开发建设,相继兴办了一批重点企业,其中包括武汉钢铁公司的重要矿山-程潮铁矿,湖北省最大的地方钢铁基地鄂城钢铁厂(现为武钢集团鄂钢公司),国内有名的立窑水泥厂-鄂城水泥厂。今日鄂州已是鄂东“冶金走廊”和“建材走廊”中的重要一环。1983年鄂州市成立以后,在巩固提高冶金、建材、机械等基础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了食品、纺织、服装、轻工等新兴产业,从而逐渐成为产业结构比较协调、产品布局比较合理的新兴工业城市。已动工的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鄂州电厂建设起来后,鄂州又将为鄂东南的重要能源基地。以钢铁为主体的冶金工业,以服装和纺织为主体的纺织工业,以陶瓷、水泥和新型建筑材料为主体的建材工业,以机床、模具和汽车零部件为主体的机械工业,以锶盐、化肥、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化学工业,以食品、造纸和日用消费用品为主体的轻工业,以新型抗生素、生化药品、中成药为主的医药工业。武钢程潮铁矿是中南地区矿藏资源最丰富、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新的地下开采矿山,生产规模在全国同类矿山中名列前三位,是武钢重要的矿石生产基地。40多年来,程潮铁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自我超越和提升,如今步入了生产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矿坚持以“凝聚人心、加快发展、争创一流”为指导思想,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坚持走矿石产品深加工之路,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兴建了年产120万吨、具有国际先进工艺的现代化球团厂,并于2005年实现达产;矿山技术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技术装备有了较大改观,产品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生产经营呈现跨越式发展,企业管理迈上新的台阶,竞争力明显增强,改革发展势头强劲,在武钢矿山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得到有力提升。同时,围绕矿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心,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较好地发挥了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矿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厂务公开先进单位、省“三五普法”先进单位、鄂州市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矿党委多次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公司先进党委称号。
【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装备的电子通讯、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农业】,鄂州农业十分发达,是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全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丘陵、平原、湖区组成,尤以湖泊众多而著称,号作“百湖之市”。市域内,湖泊、库塘星罗棋布,港汊沟渠连成网络,共有水域面积近50万亩,可养殖面积30多万亩,适于养鱼、育蚌、植莲,是驰名海内外的武昌鱼的故乡。鄂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具有发展种养业的良好条件。全市有稻、麦、豆等农作物品种200多个,银鱼,胭脂鱼、螃蟹等水生动物100余种,莲、菱、芡实等水生植物20多种,猪、牛、羊等畜禽品种近百个,杨、柳、松等树木数百种,主产粮、棉、油,也是湖北省珍珠、螃蟹、茭头等农副产品的重要出口基地。鄂州集镇稠密,计有大小集镇78个,平均不到2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鄂州的乡镇企业有了迅速发展,已吸收五分之二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工业化、乡村集镇化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并已初步形成“以市带镇,以镇带村,城乡并进,共同繁荣”的局面。“四荒”开发,粮、油、果树、蔬菜、花卉等农作物优质高新品种、新技术开发,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系列化生产,优良种畜种禽、水产苗种繁育,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粮食、蔬菜、水果、肉食品、水产品贮藏、保鲜、干燥、加工新技术、新设备。市树:樟树,市花:梅花
2010年鄂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影响严重的自然灾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着力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本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2010年主要预期目标均超额完成。——有效应对挑战,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经济总量不断壮大。有效应对后危机时期挑战和十年一遇的暴雨洪涝灾害冲击,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5.3亿元,同比增长15.3%;财政总收入31.5亿元,增长18.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7亿元,增长20.3%。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8.6亿元,增长35.4%。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进一步加大重点项目督办协调服务力度,年初确定的115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鄂州电厂二期、武大有机硅、银龙管业等35个项目试生产或投产;航宇国际商贸城、磨石山铁矿、金刚石科技园等15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华顶机电工业园、华工科技等58个项目开工建设,比2009年增加11个。不断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共争取国家和省发改委投资项目370个,争取到位资金7.13亿元,带动项目投资近40亿元。区级实力不断增强。区级经济发展提速,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及增幅均高于市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鄂城区居前20位,华容区居前30位,梁子湖区进位明显。葛店开发区与东湖高新区对接融合力度加大,鄂州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花湖工贸新城初具规模,鄂城新区完成了分区概念性规划,红莲湖旅游度假区和梧桐湖新区对接进展顺利。——工业经济在优化结构中加快发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5.44亿元,增长26.1%,增幅居武汉城市圈第1位。企业结构提档升级,中省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净增规模工业企业50家,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5家;推进质量兴市和名牌发展战略,“鄂州武昌鱼”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湖北名牌产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4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创新试点企业10家,完成增加值47.9亿元,增长29.6%。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2.49亿元,增长9%。三江港区、主城区和花湖工贸新城三大物流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意见》,实现总收入16.23亿元,增长23.6%,第十一届梁子湖捕鱼旅游节成功举办。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明显加大,成功引进中信银行在我市开设分支机构,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56.6亿元,增长26.7%;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41.7亿元,增长42.3%,分别高于全市GDP增幅、全省平均增幅、去年同期增幅27、20.8和15.3个百分点;实现保费收入6.2亿元,增长27.8%。文化、信息、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着力推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积极实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一系列鼓励消费政策,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城乡市场进一步繁荣,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6亿元,增长20.1%。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实施重点减排工程。成立了鄂州市节能监测中心,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小纺织、小印染落后产能淘汰任务,鄂州电厂二期3号、4号机组脱硫设施投入运行,鄂钢公司焦化酚氰废水改造工程建成投入运行,鄂钢公司90㎡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竣工并通过环保部验收,我市被列为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全市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0.8%、0.5%和2.5%。——城乡一体化试点向纵深推进。积极推进特色镇和新社区建设,一批商品集散型、工业主导型、特色旅游型城镇初现雏形;开工建设43个新社区,28个新社区初具规模,社区服务中心“1+8”管理服务模式基本形成。扎实开展长港示范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快推进均衡公共服务,30个方面的城乡公共服务稳步均衡。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增加值实现51.45亿元,增长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45元,增长16.2%。鄂州农产品加工园被列为全省重点加工园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举办了一系列大型经贸洽谈活动,新签约项目15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6个,创历史最好水平。完成招商引资总额131.98亿元,增长51.87%;实际利用外资1.24亿美元,增长10%;外贸出口1.29亿美元,增长75.8%。——提升承载能力,城市建设展现新形象。交通建设超常发展。完成交通投资15亿元,同比翻两番。汉鄂快速通道、大广高速鄂州段建设进展顺利,鄂黄高速开工建设,葛湖一级公路路基主体工程完成,鄂燕黄路、铁贺线和106国道大修改造顺利完成,樊口大桥连接线和樊吉线相继建成通车;武鄂黄(黄)两条城际铁路、鄂州火车站改造进展顺利,三江港货运站及港区铁路工程开工建设;完成港口建设投资1.39亿元,武汉新港三江港区建设进展顺利,鄂钢工业港项目开工,三江港区武钢集团泊位工程获交通运输部批复,五丈港多功能码头岸线使用通过评审,湖北星丰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废金属加工项目及码头工程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城市建设全面提速。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共完成投资7.5亿元。城市东西中轴线、南北中轴线、三国吴都风光带、洋澜湖生态修复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寿昌大道中段、寒溪路、樊蒲路、学府路进展顺利,樊口污水处理厂建成,完成30条背街小巷改造,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开。城市管理明显加强。实施《城区“门前四包、庭院达标”检查考核奖惩制度》,免费开放79座直管公厕,开辟14处市容疏导场所,完成4座大中型城市电视。开展了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清运系统试点,全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65.42%、82.6%。开展了市容市貌十大整治、饮食摊点集中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城市管理难题得到有效化解,市容市貌和环境秩序进一步改善。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进一步转变,城市建设、管理作用显著增强。“四城联创”扎实推进,省级卫生城顺利通过复检。
地理位置:鄂州市地处东经114°32′―115°05′,北纬30°00′―30°06′,西接“九省通衢”的武汉,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北与革命老区黄冈地区隔江相望,南同咸宁地区濒湖毗邻。邮编:436000。代码:420700。这里曾为东楚鄂王都邑、三国吴王故都。鄂州全市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整个版图轮廓呈“三叶型”,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间低平;最高点为梁子湖区的沼山,海拔485.8米,最低点为梁子湖,海拔11.7米。鄂州市境内有大小湖泊133个,水域面积65万亩,是中国著名的“百湖之市”和“鱼米之乡”。其梁子湖为全国十大名湖之一,方圆300多平方公里。
鄂州名人:张裕钊(1823~1894)),鄂州市梁子湖畔东沟镇龙塘村张家湾人,晚清官员、散文家、书法家,其书法独辟蹊径,融北碑南贴于一炉,创造了影响晚清书坛百年之久的“张体”,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清代书法家。字廉卿,号濂亭,湖北武昌鄂州市梁子湖畔东沟镇龙塘张村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举,考授内阁中书。后入曾国藩幕府,为“曾门四弟子”之一,被曾国藩推许为可期有成者。生平淡于仕宦,自言“于人世都无所嗜好,独自幼酷喜文事”,曾主讲江宁、湖北、直隶、陕西各书院,培养学生甚众,范当世、马其昶等都出其门下。
齐怀远(QiHuaiyuan193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1986.3~1991.8)。湖北省鄂州市人。1950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同年入外交部。历任驻民主德国大使馆三等秘书、二等秘书,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处长,驻民主德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参赞(1973~1977),驻联邦德国大使馆参赞、公使衔参赞(1977.8~1983.1),外交部新闻司司长(1983.1~1984.8),第一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1983.3),部长助理(1984.8~1986.3)。任副外长期间,以中国政府特使或国家主席特使身份先后访问了黎巴嫩、卢旺达、布隆迪、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马里、科威特、伊朗、塞浦路斯、土耳其、以色列、阿曼、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等10多个国家。1986年5月以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身份赴纽约参加联大非洲经济危机会议。1988年8月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赴挪威参加联合国关于南部非洲难民问题会议。1988年12月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参加第43届联大审议中东局势会议。1990年赴不丹参加中不第七轮边界会谈。同年8月~11月,与老挝副外长分别在万象和北京进行两轮中老边界谈判,并签署了会谈纪要。1990年4月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赴日本参加中日外交部官员会议。1991年4月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赴泰国参加中泰外交部官员会议。1991年8月至1994年12月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1994年5月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中共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中央委员。
范维唐,1935年7月18日,生于北京,原籍湖北省鄂城县(今鄂州市)。采矿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煤矿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的开拓者之一。组织并参与了攻克坚硬顶板条件下的综采技术难关。主持制定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组织提出了“中国采煤机械化合理技术途径”、“煤炭工业科技、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洁净煤技术发展规划”等,提出了“炮采三项新技术”、“菱形网技术”、“三小光爆锚喷技术”等适用性强的推广应用项目,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组织提出了“煤炭工业的质量振兴纲要”,初步建立了我国煤炭工业的质量标准化体系。
舒德干,男,1946年生,湖北省鄂州市樊口得胜洲舒家墩(舒家湾)人,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舒德干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物理系古生物专业,1981年获西北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曾获国家教委和陕西省政府省部级二等奖4次,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舒德干教授和他的同事弟子们苦干了十几年,发现了已知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原始祖先--生活在5.3亿年前寒武纪早期海洋中的昆明鱼、海口鱼。这种化石的发现,将脊椎动物的历史纪录至少前推了5千万年,是半个世纪以来关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中最重大的关键性突破。“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在不到地球生命发展史百分之一的瞬间创生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动物门类,奠定了动物类型多样性的基本框架。这一生物创生事件产生的谜团一直是学术前沿的热点。1995年以前,学术界新发现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所产生的动物均仅限于无脊椎动物。几百年来,无数学者试图突破这一界限均无功而返。两万平方公里的云南澄江化石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早寒武世化石信息。舒德干和他的同事弟子们,在野外日复一日敲敲打打,在实验室日以继夜的钻研。功夫不负苦心人。舒德干多年探求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终于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肯定。1996年以来,先后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12篇重要学术论文,先后发现了“云南虫”、“华夏鳗”、“西大动物”、“昆明鱼”、“海口鱼”、“长江海鞘”、“仙掌滇虫”等一系列具有原始生命性状的半索动物、头索动物、脊椎动物、尾索动物、“节肢”动物早期生命化石,论证了地球早期最原始的真后生动物“春光虫”和奇特的灭绝动物类群“古虫动物门”,提出了脊椎动物起源“五步走”的新假说,首次全面勾勒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所创生的“生命树”原口动物、后口动物两大枝系动物演化谱系的基本轮廓,提出“寒武纪暖水与冷水两大古生物地理分区”的假说和“广义进化论”。舒德干的发现与研究,首次勾勒出脊椎动物实证起源演化的基本轮廓。1999年,舒教授的研等究成果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投票评为该年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被科技部评为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被教育部评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00年,舒教授获第二届“长江学者成就奖”唯一的一等奖。2004年,舒德干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荣获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王兆鹏:男,汉族,1959年6月生于湖北鄂州。中共党员。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1982年于武汉师范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至1987年在湖北大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曾昭岷教授学习唐宋文学。1987年赴南京师范大学师从唐圭璋先生研治词学,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回湖北大学任教。1992年破格晋升教授,1997年至1999年任湖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2000年调至武汉大学任教。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宋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已出版《张元干年谱》(南京出版社1989)、《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两宋词人年谱》(文津出版社1992)、《唐宋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全唐五代词》(合作。中华书局1999)、《唐宋词名篇演讲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词学研究方法十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等词学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馀篇。其中《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获夏承焘词学奖一等奖。曾先后主编《词学通讯》和《词学研究年鉴》。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