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嵊州市区高清地图 ===
=== 嵊州市资讯概况 ===
越剧简介:越剧始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是由嵊县农村(以马塘村为主,浙江名村)初以田头说唱的“落地唱书”,继则沿本卖唱,再而进入茶馆酒肆的说唱技艺衍变而来。光绪三十二年(1906)艺人首次登台演出,因只用笃鼓、檀板按拍击节,的笃之声不断,故称“的笃班”或小歌班,发展成为一种地方戏曲,于绍兴、宁波一带农村演出。民国初年,诞生了男女小歌班,20年代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之名与绍兴乱弹的绍兴大班相区别,并在音乐唱腔上进行改革,把原来的徒歌清唱改为丝弦伴奏,称为[丝弦正调l。民国十二年(1923)又出现了绍兴文戏女子科班,简称女子文戏,为适应女子演唱,又改[丝弦正调]为[四工调]而享誉绍兴、宁波、杭州和上海。后来,绍兴女子文戏因扮相俊美,嗓音甜润,唱调流畅,遂逐渐取代了男班在上海的地位。1938年,女子绍兴文戏队伍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加深,绍兴、宁波、上海各地戏剧专刊和小报遂称“绍兴文戏”为“越剧”。1942年,女子绍兴文戏进一步倡导改革,正式改称“越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越剧得到迅速发展,演剧团体之多,流动面之广,列全国之首,成为除京戏以外的全国第二个大剧种。越剧在长期演出实践中不断改革,形成了一种具有慢慢梳理、娓娓道来、诗情画意般的独特风格和审美方式。剧目大多取材于传统故事,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的小歌班和绍兴文戏阶段,有《养媳妇回娘家》、《九斤姑娘》、《珍珠塔》、《琵琶记》、《梁山伯》等;女子文戏时期,有《九美图》、《三笑姻缘》、《大闹嘉兴府》和《十八相送楼台会》等大量折子戏;女子越剧时期,有《花木兰》、《雷雨》、《祥林嫂》等。建国后,新创作越剧剧,目400部以上,其中被摄制成电影片的就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碧玉簪》、《孟丽君》、《西厢记》等30多部)它的观众主要是中下文化程度的普通市民,其中又以妇女观众为多。由于大多数越剧演员重视唱腔功夫,逐步形成了众多流派,使观众从不同的唱腔中获得美的享受。越剧音乐渊源于唱书时期的[四工调],其基本唱调,由落地唱书的[吟哦调]发展而来,小歌班时期以[吟哦调]派生出的[吟哦北调]和[吟哦南调]为基本调。用笃鼓和檀板击节,人声帮腔。20年代配以丝弦锣鼓伴奏,并以[丝弦正调]为基本调。改称绍兴文戏。30年代女子绍兴戏改用[四工调]为主调。40年代初改为[尺调]为主调,以反调[弦下调]为辅。确立了女子越剧的音乐唱腔格局。越剧唱调常用词格有二:一为七字齐言对偶,一为十字齐言对偶,上句可韵可不韵,下句必须押韵,平仄通押。唱调乐体结构,以上下两句为基础,往往以不同落音的四句构成一个单位。越剧脚色行当分为小生、旦、老生、花脸4堂;小生堂有穷生、儒巾生、武小生;旦堂有小旦、老旦,小旦又分闺门旦、悲旦、花旦、正旦、泼旦;老生堂分为老生、老外;花脸堂分为小花脸、大花脸。但也不受此限。其表演以唱为重,唱做结合,武戏文做。常以大段演唱叙事抒情和刻划人,几乎每部大戏均有几场以唱为主的重场戏。越剧的做功,融话剧的写实性与戏曲的写意性手法于一体,既有程式,又不受程式制约,善于从塑造角色的人物形象出发去驾驭传统程式,开拓新的表现程式。越剧从落地唱书、小歌班、女子文戏到女子越剧,涌现了众多著名的艺术家,如小歌班时期的卫梅朵、王永春、白玉梅、马潮水等,女子文戏时期的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马樟花和姚水娟等,更有称为“越剧十姐妹”的徐天红、傅全香、袁雪芬、竺水招、范瑞娟、吴小楼、张桂凤、筱丹桂、徐玉兰、尹桂芳和戚雅仙、王文娟等。建国以后,又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如吴凤花、钱惠丽、钱爱玉、何英等。
市内主要学校:嵊州市第一中学,嵊州市第二中学,嵊州市嵊州中学,嵊州市城关中学,嵊州市马寅初中学,嵊州市爱德外国语学校,嵊州市城南小学,嵊州市城北小学,嵊州市逸夫小学,嵊州市剡山小学,嵊州市鹿山小学,嵊州市东圃小学,嵊州市长乐中学,嵊州市崇仁中学,嵊州市黄泽中学,嵊州市三界中学,嵊州市北漳镇中学,博济中学,嵊州市育英小学,嵊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嵊州市职教中心学校,嵊州市百兴小学
经济概况:嵊州市地处浙江东部,北靠杭州,东邻宁波,系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杭州湾产业带,是全国第一批经济开放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嵊州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五大支柱产业。一是领带产业。全市共有领带企业1900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领带近3亿条,占全国的90%,世界的40%,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21世纪国际性领带都市"。全球最大的领带专业批发市场和全国十大专业市场之一的中国领带城,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日销售领带30万条,去年销售额达17.83亿元。2002年,嵊州还新建成世界领带精品展销中心,并在香港创办了内地首家在港投资发展的专业市场--香港中国领带城,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构筑国际领带都市迈出了新的步伐,一个世界领带制造业基地正在嵊州崛起。二是电机产业。全市现有各类电机及其配套件生产企业16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产微电机4000万台以上,年销售额50多亿元,已开发生产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中高档电器产品。三是厨房用具产业。全市现有厨具企业200多家,年生产能力近450万台,年销售额10多亿元,由绍兴市普田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普田牌油烟机被评为全国免检产品。四是针织服装产业。年产绢丝针织服装2200万件,年销售额近20亿元。五是茶叶产业。嵊州茶业源于秦汉,名起盛唐,宋系进贡之佳品,清末被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年产精制茶6.2万吨,珠茶年产量居全国县(市)之首,是全国最大的精制珠茶加工出口基地,出口量占全国的60%,名茶"越乡龙井"荣获99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此外,机械链轮、电声器材、建材、矿产、医药化工等产业也较为发达,是中国三大链轮出口基地之一、亚洲最大的电声配件生产基地。领带之乡,嵊州领带“系”住大半个中国,蓬勃发展的嵊州领带行业,起源于改革开放之初,内地“西服热”的兴起。1985年,嵊州籍港商卢陆看准时机,在嵊州创办了首家领带企业——浙江省佳友领带有限公司,成为嵊州领带的第一粒“火种”,也成了浙江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从此星星之火逐渐在嵊州蔓延成燎原之势,嵊州出现了一家又一家领带企业。而中国领带城也随之崛起,并三次变迁与发展,为拓展领带的销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嵊州的领带“系”住了大半个中国。按嵊州领带年产量来推算,每5个中国男人的脖子上,就有4个系着嵊州领带;每3个穿西服的“老外”中,则有一个靠嵊州领带打扮。茶叶之乡,嵊州是闻名全国的茶叶之乡。嵊州茶叶源于汉晋,名起唐时,宋起嵊州茶叶成为进贡之佳品,"泉岗辉白"茶在清末时被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全市现有茶园12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面积2万亩。1998年产茶18.3万担,产值达2.1亿元,产量居全国县(市)之首,茶叶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1996年3月,嵊州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国茶叶之乡"称号。长毛兔之乡,嵊州是全国长毛兔生产示范市,饲养着具有世界最大的优质高产长毛兔良种群体,生产的兔毛以长、白、松、净闻名于世。近年来,嵊州已成为全国长毛兔良种繁育供应中心,优质兔毛和兔绒的生产出口基地。竹编之乡,嵊州拥有竹山面积22.5万亩。早在两千年前,聪明的嵊州人就利用盛产的各种竹子,巧妙地编织出各种简朴实用的竹箩、竹篮,后来逐渐形成一项重要的民间工艺。1950年,艺人们组织办厂,使嵊州竹编别开生面,编织技术日益精湛。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嵊州竹编已首创并形成了“动物”、“漂白”、“花筋”、“蓝胎漆”和“防蛀防霉”五大工艺特色。竹编艺人们用竹丝篾片,能编织各种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动物,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喜爱。其中动物编《白尾海雕》“飞”进了美国白宫,得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和去白宫访问的邓小平同志的高度赞扬;《奔马》在中国林业特产博览会上受到江泽民同志的高度评价。为提高实用价值,艺人们把动物与篮、盘、罐结合起来,创作了《鹅篮》、《鸭盘》、《鸡罐》等数百个品种的动物型器皿,其产值开创了广交会竹编一次性成交的最高纪录。亚洲最大电声配件生产基地,嵊州电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全市已有扬声器及配件生产企业100多家,年产各类扬声器7000多万只,扬声器振动系统配件8亿多套,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在80%以上,并远销德、日、美、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嵊州已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扬声器配件生产和出口基地。迅猛发展的嵊州厨具业,厨房用具,家家要用。正是顺应了这一市场需求,这些年来,嵊州的厨具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崛起,仅仅几年的时间,就已蜚声全国。如其中的吸油烟机生产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了目前的近50家,年产量达180万台,占全国总量的20%,已成为国内闻名的吸油烟机生产基地,弗兰特、普田、迪贝、美多等也已成为国内较著名的品牌。厨具业的迅猛发展,不仅提供了上万个就业机会,创造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也为嵊州整个家用电器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促进了嵊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绢丝针织出口红火,嵊州市绢丝针织业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绢丝针织衫是嵊州市一大地方特色产品,以开发早、款式新、档次高、质量好、吞吐量大而著称,并以绢丝针织衫之发源地而闻名全国,产品95%以上出口国际市场。嵊州市是中国果蔬之乡。近年来,我市果业发展迅速,果业经济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层出不穷。全市水果面积已达11万亩,2007年水果总产量达5.8万吨,产值1.72亿元。主要品种及分布如下:1、桃面积3万亩,主要品种以冈山、砂子为代表的早熟水蜜桃系列,主要分布于甘霖、崇仁、鹿山、黄泽等乡镇、街道,其中“甘霖”牌水蜜桃基地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品之喜”牌桃获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金奖。常年产量达1.5万吨,果品主要销往绍兴、萧山、宁波、杭州等大中城市。2、青梅面积2.6万亩,主要分布于长乐、里南、崇仁、北漳等乡镇,果品主要靠外地加工企业前来收购,本市主要生产企业为“羲之”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加工后销往日本。3、李2万亩,主要分布于金庭、北漳、崇仁、长乐等乡镇。主要品牌有“羲之”桃形李,成立有“羲之”桃形李专业合作社,该品牌多次获国家、省展览会金奖,被评为浙江名牌农产品,获首届全国优质鲜食李称号。以灵鹅村为中心的万亩桃形李基地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科教兴林示范点、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全国名特优经济林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嵊县桃形李”,嵊州地方品种,浙品认字1994第202号。“曦之牌”桃形李1997年获得浙江省首届农产品金奖,1997年10月21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全国首批农产品名牌产品认定,列入最著名的水果品种,2001年获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金奖、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02年和2003年获得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1999年和2002年连续二届被认定为浙江名牌产品,2003年被浙江绿色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为绿色农产品,2004年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桃形李商品基地被列入浙江省林业厅科教兴林示范点和国家林业部“九五”名优特新经济林开发项目。桃形李果形如桃,皮色似李,食之兼有桃李之风味,树形、树姿介于桃李之间,故称桃形李。1962年,人们在浙江省嵊县(今嵊州市)金庭镇灵鹅村的一片李园中,发现了50多株果形如桃、成熟较迟的李子品种,经过水果专家的精心选择培育,发展成为李果中的优良品种。现在,我国福建、四川、重庆等省市都有栽培。桃形李果实外形美观,表皮覆盖白色蜡层,果肉紫红,肉质松脆,汁液香甜可口,含有机酸0.75%,各类维生素9.3%,是李中上品,曾在全国农博会上获得金奖。桃形李除鲜食外,还可制成果脯、果酱、果汁等,还可以酿酒。关于桃形李,当地还有一个传说:传说在孙悟空赴蟠桃会时,偷吃了一个李子,把李核扔到凡间,人间才有了桃形李,也叫“猴面果”。桃形李为蔷薇科落叶小乔木,花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该品种结果性能很好,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都能结果,且有簇状结果现象。果实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有很好的应季消费市场。桃形李耐旱、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凡是适宜栽培桃、李的地方均可栽植。选择园地选择有排灌条件的地方建立果园。若在山地种植,其坡度要在25°以下,全垦深挖20至25厘米,坡度较大的山坡宜做成水平梯田。山地种植株行距为2.5×5米,平原地区株行距要求3×4米。栽植前在穴内施100至150公斤土杂肥即可。适时栽植冬栽宜在苗木落叶后进行,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为最佳时间,春栽可在2至3月份进行。定干35至40厘米,将苗木根系舒展开后放入坑中,填土踩紧,浇定植水。幼树管理栽后第一年夏季在主干上选留4至5个分枝作主枝,其余全部除去。主枝间要留有一定距离,呈辐射状分布。第二年萌芽前,每个主枝留50至60厘米短截,剪口芽要向外。出梢后,让主枝顶端下侧长出延长枝。第3年春季萌芽前,对各主枝的延长枝根据生长态势强弱进行短截,使其势力平衡。注意随时将树干基部的分蘖苗抹去,在第二、三年春季还应摘除花蕾,以免消耗养分。投产前的幼树,每年春季萌芽展叶和秋季落叶时各追肥一次。投产树管理对投产树一年生枝应进行短截和疏剪,以调节营养生长,促进结果均衡。短果枝和花束状结果枝要适当疏除,以保证植株生枝和结果正常。要求追施花前肥、壮果肥、果前肥、冬前肥。6月份最好用0.2%至0.3%的磷酸二氢钾作叶面追肥,每隔12至15天喷一次。在虫害防治方面,应注意天牛、食心虫、金龟子、蝽象、蚜虫、白蚁等害虫,以针对性地实施药物防治与灯光诱杀相结合为好。4、梨8000亩,主要分布于甘霖、崇仁、鹿山等乡镇、街道,主要品牌有“甘霖”牌梨、“越香园”牌脆冠梨、“丰尼”牌雪青梨曾获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金奖。5、另有柑桔1.2万亩,杨梅面积5000亩,葡萄2000亩,草莓面积1500亩,油桃面积1000亩,樱桃面积800亩,其它水果5000亩。为加快水果品种改良,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和竞争力,使水果产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实现果业增效、果农增收的目的。2003年,我市从美国引进7只杂交杏李新品种,经过三年的培育,其中1号“风味玫瑰”、3号“味帝”、5号“恐龙蛋”、7号“味厚”等4只丰产性好,品质优良,引种成功,具有推广价值,目前已推广种植1000多亩。中央电视台七套《每日农经》栏目,曾对我市成功引种杂交杏李新品种进行专题报道。为提高果农组组织化程度,加快标准化生产步伐,全市成立有15个果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其中剡溪果业协会成立于2002年8月,涉及果树栽培、新品种繁育及果品销售,是我市最大、最规范的果业经济专业协会,下设鹿山、石璜、崇仁、长乐等6个分会,拥有会员近400人,联系果农5000多户,联结果木基地8000多亩,形成年销售水果6万吨的能力,协会还注册了“剡溪”牌商标,制订了水果生产标准,不断引进、选育新品种,促进水果结构合理化。协会创办了水果交易市场,组建水果贩销队伍,在杭州、宁波等城市设立10多个水果直销点,拓展了全市各种水果的销售渠道,年贩销水果1500万公斤以上。2011年1月,中国经济林协会下发文件,命名嵊州市为“中国花木之乡”。这是嵊州市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产业发展的又一历史性进展。嵊州市是中国木兰之乡,浙江省首批花卉苗木产业强县,花木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集中连片,区域分布特色明显,产销机制日趋完善,致富农民成效显著。目前,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年生产苗木6850万株,2010年花木销售产值4.5亿元,承接园林绿化工程2.5亿元,均创历史之最。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