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临汾市区高清地图 ===
=== 临汾市资讯概况 ===
临汾高校:1.山西师范大学(二本),2.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三本),3.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大专),4.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专),5.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大专),6.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大专),7.华北科技专修学院,8.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大专),注:山西师范大学为二本类院校,但学校设有一本类专业:美术、音乐、化学、英语、戏曲研究,关闭
临汾名人:历史名人:晋文公、帝尧、皋陶、郑光祖、赵鞅、董狐、霍去病、毛文龙、荀子、法显、李明性、霍光、赵盾、赵毋恤、卫青、李牧、贾南风、柴绍、郅都、卫子夫、李鸿海、彭真、李杰生、樊习一、张良、张亚勤。
丁村人:大约距今10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丁村人”就繁衍、生息在这里。1954年,在襄汾县城南丁村一带的古代汾河砂砾层中发现了3枚十—二三岁儿童的牙齿化石,2000余件丁村人打造的石器,以及与丁村人同时生存的28种哺乳动物化石。1976年又在同一地点发现了1个两岁幼儿的右顶骨化石。专家断定,丁村人的体质形态比北京人进步,时代晚于北京猿人而早于新人,是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黄种人之间的中间环节,具有与现代人相似的性质。丁村人使用的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类型有厚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小尖状器和石球,比较规则定型,用途已有明显分工。尖状器是丁村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石器类型,称为“丁村尖状器”。丁村人生活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那时这里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潮湿,汾河水大而清,两岸有宽阔的草原,山上有茂密的森林。丁村人在同大象、犀牛、熊、鹿、羚羊等动物的斗争中生存着,过着狩猎和采集的集体生活。生存的需要,不断提高着他们改造大自然的能力。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的足迹遍及整个汾河流域。
枣园稼穑:大约距今7000余年前,从历山转辗而来的一支群体,落脚在今翼城县北撖乡枣园村。由于这里优越的生活生产环境,导致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一产生了原始的种植业,发明了半地穴窝棚式房子。他们放火烧荒,开辟田园,种植粟黍,挖制窖穴,贮存粮食。终于成为一支比较兴旺的部落群体。1991年5月,在枣园村发现了这一遗址,面积20000平方米,出土遗物以生活用陶器为主和少量生产工具,收割禾穗的石刀,脱壳去皮的石磨棒,以及在陶器上留下的谷粒遗痕。枣园稼穑是山西迄今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折射了人类先民最早的农业生产实践活动。
唐尧建国:大约距今4500年前后,临汾盆地分布着一支独立的古代居民,在中原地区确立了统领诸方国的特殊地位,这就是陶唐民族。据史籍记载,尧“封于唐”,“游于陶”,又称陶唐氏,“尧治平阳,统天下四方”。1978年,在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一处占地4万平方米,包括若干氏族葬区的墓地。从葬制、葬具、殉葬品显示出的差别表明,当时已步入文明社会阶段。陶寺遗址还发掘出了部分先民的大型聚落遗址群,以及烧陶作坊、大城和小城遗址,出土了成套的礼乐器物,玉钺、石磬、鼍鼓和象征王权的彩绘蟠龙陶盘,表明这里不仅是尧、舜、禹活动的中心,而且已经出现了中央国家政权。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概括说:“大致在距今4500年左右,最先进的历史舞台转移到晋南。在中原、北方、河套地区文化以及东方、东南方文化的交汇撞击下,晋南兴起了陶寺文化。它不仅达到了比红山文化后期社会更高一阶段的“方国”时代,而且确立了在当时诸方国群中的中心地位。它相当于古史上的尧舜时代,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现的最早的“中国”,确定了华夏的根基”。据《帝王世纪》载,帝尧元年为甲辰年,专家们依据不同的资料,运用不同的科学方法推定出同样的结论:帝尧元年为公元前2357年,即距今4360年。
叔虞封唐:商周之际,今翼城一曲沃之间有一唐国,史籍记载是唐尧后裔的封国,史称旧唐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率领诸侯,誓师牧野,一举灭商而占有天下。唐本是商的属国,旧唐贵族不满周的统治,到周成王时期,旧唐贵族参与了“武庚叛乱”,周公东征镇压,征服了旧唐势力,周成王便派自己的弟弟叔虞去管理唐地。叔虞封唐后,对旧唐遗民采取怀柔政策,沿用旧唐制度,尊重旧唐习俗,依用唐的称号,建都于翼(今翼城县故城村,后迁唐城),叔虞也被称为唐叔虞。叔虞死后,其子燮父迁都于晋水(平水)之旁,改国名为晋。晋国的历史从此迈出了第一步。传九世,到昭侯时,由于被封在曲沃的桓叔势力强大,改晋为翼。曲沃武公兼并翼,又改称晋,并通过贿赂周王室,被命为晋君,列为诸侯,晋国从此逐渐强盛。唐叔虞是晋国的开国始祖。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6年2月,晋献公之子重耳在十多个国家流亡19年之后,终于在秦国帮助下,被晋军迎至曲沃即位,是为晋文公。当时,晋国国内混乱、民生凋敝、国库空虚。文公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和措施,整顿国政。一是整顿吏治,“公属百官,赋职任功”,提拔重用那些有才能的人,授之以职,必建高,功;为节省开支,给各级官吏的俸禄做出具体规定:消除了各种苛刑,使晋国政治有了新起色。二是鼓励发展生产,“弃责薄敛,宽农通商”,减轻农民负担,劝民农桑、降低关税、沟通商旅。两年时间,国家府库丰盈,农民丰衣足食,社会风气改变。三是加强军队建设,由原来的两个军扩充到三个军,趁周王室内乱,出兵勤王,护送周襄王返回王城,提高了晋国在诸侯国中的声望。公元前632年,文公与楚国战于城濮,依前约“退避三舍”表示礼让,结果打败楚军。周王亲自设宴犒赏晋军,策命文公为方伯,成为盟主,号令诸侯,确立了晋国的霸主地位。文公执政仅八年,但他所奠定的基业,使晋国成为春秋时代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
迁都新田:公元前585年(晋景公十五年),晋景公采纳卿韩厥的谏言,于二月二十三日迁都新田。1957年,晋国遗址在侯马市西北郊的牛村、平望、白店、台神、北坞、呈王、马庄等七处相继发现。古城遗址被压在地下一米左右深处,墙基保存l米左右,最高处达2米多。其中牛村古城南北长1340米、东西宽1100米一1400米。墙外有宽6米、深3—4米的护城河,城内有宫殿建筑遗迹,殿基为正方形,高6.8米,长宽各52米。专家认为这7处古城遗址就是晋都新田不同年代的建筑遗存。据史料记载,新田从晋景公迁都至晋国灭亡共经历十三世,即景公、厉公、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出公、哀公、幽公、烈公、孝公、静公,共208年。在此期间,新田一直是晋国后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三家分晋:公元前558年,悼公死后,晋国六卿(韩、赵、魏、范、智、中行)势力愈来愈强,晋公室的力量逐渐削弱。六卿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弱肉强食,不断兼并弱小贵族,六家内部也多次发生内战。到公元前490年(晋哀公二十二年),范、中行两家败北,韩、赵、魏、智四家逐渐掌握了晋国的政权。公元前454年(晋哀公三年),智联合韩、魏围攻赵于晋阳(今太原市晋源镇),3个月无法破城,遂水淹晋阳。危难之际,赵利用韩、魏、智同兵不同心,离间韩、魏,决堤放水,倒灌智营,智军大败。之后,尽分智氏土地。公元前435年,哀公死,幽公立。韩、赵、魏三家合谋,只以绛、曲沃两城为幽公俸食,余地全部归于三家。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为诸侯,与晋侯并列。韩都平阳(今临汾),赵都中牟(今河南中牟),魏都安邑(今运城)。这一年具有划时代意义,战国由此起始。公元前387年,三家又迁晋静公于端氏(今沁水)而三分曲沃、绛两地。公元前376年,废晋静公为庶人,迁于屯留,而再分其地。晋自唐叔虞传至静公共二十九世,其祀遂绝。
平阳封侯:秦汉之际,平阳县曾是项羽所封魏王豹的国都。公元前204年(汉高祖二年),刘邦派曹参、韩信率兵攻占平阳,平定魏地。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刘邦封曹参为平阳侯。曹参其子曹窜、其孙曹奇、曾孙曹畴先后袭封平阳侯。曹畴承袭平阳侯时,汉孝景帝把大女儿(即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嫁给他,后来曹畴因病与平阳公主一起回到平阳居住。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建元二年),武帝在平阳侯府选中歌女卫子夫带入宫中。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元朔元年),卫子大产下一子即太子刘据,遂立为皇后。卫子夫的得宠使得她的兄弟姐妹随之显贵起来。她的弟弟卫青入宫做了侍中,后升为车骑将军,抗击奴匈、收复失地、战功赫赫,被封为大将军、大司马。她的外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抗击匈奴,功过卫青,也被封为大司马。去病将同父异母弟霍光从平阳带入宫中侍奉武帝,武帝临终时封他为大司马、大将军,要他辅佐幼主,霍光历任两朝辅政,“小心谨慎,未尝有过”,掌权长达20年之久,后来帮助刘据的孙子做了皇帝,即汉宣帝。第二年,即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卫氏一门因卫子夫而发迹,以军功而得贵,威震天下60年。
刘渊建汉:西晋末年,司马王朝的统治日趋腐朽。公元304年(西晋永兴元年),匈奴人刘渊在左国城(今离石)起兵反晋。刘渊系匈奴贵族,自幼聪明好学,谙熟汉文,晋武帝咸宁年间曾作为人质久居洛阳,深得西晋君臣赏识。其父死后,刘渊代父为左贤王,回到离石统帅匈奴五部。为了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刘渊自称汉皇的外甥,复汉反晋。公元308年(西晋永嘉二年),迁都蒲子(今隰县),同年四月,正式称皇帝。后采纳太史令“平阳势有紫气,兼陶唐旧都,愿陛下迁都平阳”的建议,于公元309年(西晋永嘉三年)定都平阳。在金殿村修筑金城作为帝都(今遗迹犹存)。由于他以复汉反晋为旗帜,严整军纪,妥当处理民族关系,使汉国势力发展很快,北取并州,南攻西晋国都洛阳,声威赫赫。其势力伸展到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公元310年,刘渊病逝,太子刘和继位,后第四子刘聪称帝。公元311年,刘聪攻陷洛阳,将晋怀帝虏至平阳,公元316年(西晋建兴四年),又破长安将晋愍帝虏至平阳,二帝蒙羞被杀。公元318年,刘聪死,原刘渊部将石勒在河北势力壮大,趁机攻进平阳,纵兵大掠,焚烧宫室。在平阳立国10年的汉国就此灭亡。
法显西行:法显,东晋高僧,原姓龚,平阳武阳人,公元399年(东晋隆安三年),由长安启程西行,路经甘肃、新疆,翻越葱岭,穿行阿富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艰苦跋涉6年之久,到达天竺。遍访圣迹,寻求律藏,学习梵语,整理编译佛经。公元409年(东晋义熙五年),经印度西孟加拉邦,到达斯里兰卡,后又渡海东归,到达印度尼西亚,前后13年,共游历30多国,行程4万余里,带回很多梵文佛经,于公元412年回国时,已是86岁的老人。回国后译出了《摩诃僧只律》、《大泥洹经》等六部一百多万字的佛经,还将沿途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佛国记》,记叙了沿途各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概况,成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诸国历史、文化、宗教和中国南洋海上交通最早、最详备的宝贵资料。法显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旅行家和卓越的翻译家,也是中国西行求法的第一人,比唐玄奘西行求法早230年。
霍邑之战:公元617年(隋大业十三年)5月初,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率三万大军从清徐南下,经汾阳到达灵石,欲取长安。霍邑是南下的必经之路,地形十分险要。李渊起兵的消息传到长安,朝廷派宋老生率兵三万扼守霍邑。李渊到达灵石正赶上霪雨季节,山道泥泞,无法进军。李渊一方面给起义军李密写信,让其在洛阳牵制隋军,另一方面由于南下受阻,派人联系援兵,继续调运粮秣,待天晴后进攻霍邑,以“先入咸阳,号令天下”。八月初天气好转,李渊率军傍山取道,逼近霍邑,采取诱敌出战的战术,让前军兵临霍邑城下。宋老生打开城南门和东门杀出,李渊命李建成、李世民率骑兵飞奔东南两门,截断宋老生入城后路,前后夹攻,宋老生战死,隋军大乱。李渊乘势攻城,一举拿下霍邑。然后取临汾,克新绛,达龙门、蒲坂,突破黄河天险攻入长安。第二年五月,李渊自立为帝,建立唐朝。
梁兴抗金:两宋之际,金朝统治者经常骚扰中原。公元1126年(金天会四年)10月,金军占领了平阳。农民梁兴以太行山为根据地,在平阳一带组织农民建立抗金武装“忠义社”,公元1134(金天会十五年)11月与金军展开英勇激战。第二年,金军在平阳向义军反扑,梁兴带领义军一百多人与金军殊死搏斗,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包围,渡过黄河,投奔岳飞帐下。公元1140(金天眷三年)5月,梁兴奉命北上,重返太行山区开展敌后斗争。这年夏天,先后收复沁水(今沁水)、翼城(今翼城)、赵州(今洪洞赵城)以及今河南巩县、汲县、沁阳等地,断绝金军粮草,牵制金军活动,屡战屡捷,中原大震。所到之处,人民群众无不欢迎。公元1141年(金皇统元年)底,宋廷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梁兴仍然在太行山坚持抗金斗争。公元1148年(金皇统九年)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献身。
平水雕版:金元时期,平阳是北方的一大文化都市,地位仅次于大都(北京)。自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后,由于这里盛产雕版印刷的白麻纸、墨锭、枣木而很快接受了这一先进技术,官民雕印作坊林立。中央政府在此设立经籍所,委派书籍官,专门管理官民经营的书坊工铺,逐渐形成家置书楼、人蓄书库的盛况。其雕版印刷之兴,旺,可以与燕京相比,出现了以张存惠为代表的一大批刻书家。平水雕版主要编集经史、道教经卷、民间文艺和农医杂书。最著名的有《平水韵》,当时风行全国,成为后来历代诗人做诗押韵的依据,被称作《诗韵》。有“平水诗韵行天下”之说:经藏《赵城金藏》、唱本《刘知远诸宫调》为传世最早的诸宫调;医书《铜人针灸图经》;大型版画《四美图》是中国最早的木版年画。平阳所印书册,常标以“平水新刊”,因此被称为“平水版”。
戏曲摇篮:元代平阳杂剧兴盛,是当时全国最著名的戏曲之乡。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剧作家,最具代表性的有:赵公辅、于伯渊、狄君厚、孔文卿、石君宝、李行甫、郑光祖,被称为“元曲平阳七大家”。这些剧作家大多出身卑微,社会地位低下,亲历下层社会生活,写出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好作品,现在传流下来的有13本。在元前期作家中,石君宝的创作生涯主要在平阳,剧作最多,成就最高,其代表作有《秋胡戏妻》等。元后期作家郑光祖的创作生涯大部分在江南度过,其代表作有《倩女离魂》等。现存于临汾乡村80余处的元代舞台,如魏村牛王庙戏台、东羊东岳庙戏台、王曲东岳庙戏台、翼城武池乔泽庙舞台、曹公舞台、洪洞广胜寺水神庙戏剧壁画以及侯马董氏墓中的戏佣,即是反映当时戏剧文化的遗存。
洪洞移民:元末,由于几十年的战争和水、旱、蝗、疫等天灾人祸,致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北部地区农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急剧下降。明初,太祖朱元璋采纳大臣的建议,推行移民屯田政策以恢复生产。平阳府土地肥沃,物阜粮丰,人口稠密,明政府在洪洞城北贾村驿站旁的广济寺驻派员,集中移民,登记造,册,发放川资,押解上路。广济寺大门前的汉植大槐树,就成了各地移民汇集、遣送外地的集散之地。从1373年(明洪武六年)至1417年(永乐十五年)44年间,在洪洞大槐树处移民18次,约60万人被迁往11省277县,其中河南63县,北京、河北56县,山东52县。至今移民后裔遍布神州。“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在中国广大地区祖辈相传,妇孺皆知。
李自成两进平阳: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开始向山西进军。正月十六,李自成率军过黄河到蒲州(今永济),正月二十三来到临汾。农民军浩浩荡荡,纪律严明,“有马腾入田苗者斩之”,人民“执香远迎”、官吏“或逃或降”。李自成在临汾建立地方政权,派张胤昌为平阳府尹,动员百姓筹集粮草,以供军需。之后便于二月挥师北上。五月,在清军和吴三桂的联合围剿下,李自成迎战失利,被迫退出北京城。于六、七月间,第二次来到临汾,老营驻扎在临汾城东挂甲庄,李自成住村西雨花庵。李自成在临汾曾有大的军事部署,但由于轻信牛金星谗言,错杀大将李岩,导致文武不和,军心动摇,在吴三桂的追逼下,放弃临汾,退到陕西。
范守义—最早到达欧洲的山西人:范守义(1682年—1735年),1682年6月13日生于山西省临汾平阳。清康熙帝使臣。从1707年底到1720年底,范守义历时13年,出使欧洲,成为最早到达欧洲的有据可查、有史可证的中国人。范守义著有《审鉴录》,记述前往西洋的经历。范守义在乾隆十八年(1735年)逝世。中国历史学家阎宗临将清康熙年间的范守义与唐代法显相比,二人都是平阳县人,法显最早往佛教国天竺取经,著有《佛国记》;范守义则远渡重洋,出使天主教罗马教廷,著有《审鉴录》,具有特殊历史意义。
清代地震:公元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5月18日,临汾一带发生8级大地震。据史料记载,“斯时之烈火烧天,黑水涌地”,“忽有声自西北来,俄顷,屋宇皆为铺地者”,“城郭房舍存之二三”,“居人死伤十有七”。在这次地震中,平阳府署、晋山书院、尧庙、铁佛寺、关帝庙等均“倾塌尽废”,震后发生火灾,治安混乱,广大人民陷入灾难之中。山西巡抚噶尔图因救灾不力,被康熙皇帝革职。公元1303年9月17日(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洪洞赵城一带发生大地震,是中国根据历史文献确定的第一个8级大地震。“坏官民庐舍十万计”,“压死人民不可胜计”,灾害遍及整个汾河流域,北及太原,南至虞乡,西至黄河东岸,东至潞州辽城。公元1305年(元大德九年)4月元成宗改平阳路为晋宁路。
曹顺起义:清朝末年,平阳一带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尖锐。山东人曹顺在赵城县(今洪洞县赵城镇)秘密发展农民先天教组织,教民捐献家产共同生活。公元1835年4月1日(道光十五年三月初四),曹顺领导先天教民起义,攻进赵城,火烧县衙,杀死县令,打开监牢。4月2日攻打洪洞县、霍州、平阳府。山西巡抚急调清兵镇压。由于清兵数倍于义军,且义军兵力分散,4月7日赵城被清兵占领,义军首领等三百多人被俘。曹顺等人4月19日在山东被捕,6月8日被清政府处死。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给了清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太平军过平阳:公元1835年(清咸丰三年)9月4日,太平天国北伐军浩浩荡荡由垣曲县的封门口天险进入山西,占领垣曲县城。9月8日,经绛县横岭关,陷曲沃,跨襄陵,直奔平阳。9月12日晨,太平军抵达平阳城大南门遇清军火炮抵抗,急趋东门用火炮攻击,前后仅三个小时便攻破东关和小南门,占领平阳城。平阳太守毙命,临汾知县自缢,守城清军全部被歼。9月14日太平军继续北上,下午五时许,太平军出北门经高河桥时遭遇清军埋伏,被截成两半。9月16日,太平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用少数兵力吸引清军主力激战于北关,大队人马则连夜开赴洪洞甘亭抄袭清军后路,歼灭清军七百余人,尔后,太平军穿越安泽摩河岭,往屯留、潞城、黎城进发,直下名关,插向清王朝的心脏直隶省。
陈彩彰起义:清朝末年,地主豪商兼并土地,使许多自耕农沦为佃农。清政府苛捐杂税,搜刮百姓,农民穷困不堪。浮山县北王村农民陈彩彰练习武艺,开设教场,秘密发展哥老会,开展反清斗争。19ll年,在辛亥革命影响下,陈彩彰积极响应武昌起义,率领练勇,占领县城,驱逐知县,夺得县印,成立浮山县革命政府。一时间,浮山县官逃绅避,封建秩序大乱。后协助国民革命军攻打平阳府。1912年夏天,陈彩彰看到革命果实被官僚篡夺,组织农民起义部队洪汉军,举行了第二次起义。阎锡山派兵镇压,义军组织反抗,在关家河一举击败阎军,洪汉军军威大振,活动范围扩大到翼城、曲沃、洪洞、安泽、襄汾、临汾以及绛县、阳城等地。1914年冬天,终因陈彩彰身患重病,加之内部分裂,洪汉军退至安泽一带,1915年8月7日,陈彩彰在翼城县辛家角逝世。陈彩彰起义是山西省人民最早反抗阎锡山封建军阀统治的斗争。
华北抗战中心:抗日战争之初,1937年11月至1938年2月底,临汾成为山西和华北的抗战中心,晋西南吕梁山区成为八路军在山西的九大战略支点之一。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中共山西省委和山西牺盟会总部迁驻临汾(今尧都区刘村、洪洞县马牧),全国各地的爱国人士和热血青年也纷纷云集临汾,开创了山西救亡运动的新局面。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和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等来到临汾开展工作,这是临汾革命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1938年3月14日至18日,115师罗荣桓、陈赓率军在午城等地与日军4000余人激战。在5天中毙伤敌人1000余人,击毁汽车60余辆,缴获枪支260余支,战马200余匹,从而粉碎了日军渡河西犯的战略意图,为吕梁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解放战争光荣的临汾旅:临汾临汾攻坚战,攻克运城之后,徐向前司令员挥师北上,指挥了著名的临汾攻坚战。从1948年3月6日一5月17日,战役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扫清外围。胡宗南一部企图从南机场登机逃跑,我二十四旅在旅长王墉的率领下,从翼城急行军包围机场,摧毁了敌机两架,控制了机场。二、夺取东关。我军用“土行孙战术”,挖地道,炸开两个缺口,占领了东关。三、破城歼故。我军开挖破城地道15条,掩护坑道40多条,5月17日发起总攻,从东城墙炸开两个三四十米宽的缺口,突入城内,全歼守敌,敌总指挥梁培璜被擒。攻下临汾城,晋南全部解放。攻城主力二十三旅被命名为“临汾旅”。临汾攻坚战的胜利,为我军在解放战争中夺取中心城市创造了经验。
临汾特产:临汾市的植物资源是全省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临汾盆地以冬麦、棉花等农作物栽培为主,土产丰富,以曲沃的烟草、临汾的尧枣、洪洞的莲菜等闻名于省内外;吕梁山以油松、白皮松、辽东栎林及次生灌丛植被为主,土特产有松香、生漆、猴头、木耳等,中草药以甘草、五加皮、苍术、党参、核仁等著名;西部黄土残塬丘陵植被以灌丛和草丛为主,土特产有隰县金梨和永和红枣,农作物以冬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豆等。临汾市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在本区动物种类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白鹳、黑鹳和褐马鸡三种,其中褐马鸡是世界闻名的珍稀动物,是中国的国宝和特有珍禽。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钱豹、原麝、大天鹅、鸳鸯。三类保护动物有青羊、大鸨、金雕、玉带海雕等。兽类主要有狼、狐、兔、果子狸、猪獾等,鸟类主要有麻雀、家燕、喜鹊、凤头杜鹃、龙斑鸠、大嘴乌鸦、凤头百灵、石鸡、褐马鸡、胡兀鹫、岩鸽等,两栖爬行类有黑斑蛙(青蛙、田鸡)、花背蟾蜍、无趾壁虎、中华大蟾蜍等。关闭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链接索引 | XmlMap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2 中国行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